
2025年6月18日上午,伟德体育官网在南岸校区20110会议室成功举办了第六期青年学术沙龙。本次活动由西南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承办,聚焦“城乡协同发展与空间治理创新”主题,汇集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相关研究成果。学院党委书记吴科、副院长林孝松以及3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,学术沙龙由林孝松和刘亚南联合主持。
沙龙邀请了刘畅、王维、刘亚南三位青年学者,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。
存量焕新——中国城市更新的理论演进与实践转型
刘畅副教授以《当前城市更新的理论基础、方法论与实践探索》为题,深入剖析了我国城市更新领域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。他系统梳理了城市更新的理论演进,从国际范式的“社会-经济-生态综合治理”转型到本土化的“有机更新理论”,强调了中国在城镇化率稳步提升背景下,从增量建设向存量优化的战略转变。

人本回归——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活化路径
王维博士在《关于重庆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更新的思考》报告中,深入分析了重庆市传统村落的现状与发展挑战,并指出当前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存在过度依赖旅游开发、忽视村民实际需求等问题。这一研究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了重要启示,强调在乡村振兴背景下,公共空间的优化应平衡旅游价值与社区功能,以实现社会、环境、经济、文化等多维度的可持续发展。

智能革命——AI驱动的学术研究范式变革
刘亚南副教授在《AI赋能学术论文检索与写作》报告中,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术研究全流程中的应用。报告系统介绍了AI如何辅助论文选题、文献检索、数据复现、图表绘制及语言润色等关键环节,并推荐了Connected Papers、Zotero、EndNote等智能工具,以及GPT、Claude、DeepSeek等大模型在代码生成与文献综述中的实践方法。此外,报告还分享了利用Mermaid、ECharts等工具实现科研绘图自动化的技巧,并强调“AI应作为助手而非替代,研究者需保持独立思考”。

学院党委书记吴科在总结中强调,本次“城乡协同发展与空间治理创新”主题活动的成功举办,集中展示了城市更新理论实践、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活化、AI驱动学术范式变革等领域的前沿成果,为学院青年学者和研究生搭建了高质量的跨学科交流平台。
本次沙龙充分展现了建筑类学科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,内容涵盖城市更新、乡村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等多个领域。与会师生围绕 “有机更新的实施路径”“村落公共空间的功能重构”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,特别就“产权治理创新”“社区参与机制”等实践难题进行了深入交流。